罪犯刑满释放前通过本科论文答辩 12年狱中自学圆大学梦

从校服到囚服:一场冲动改变的人生轨迹

2012年8月,18岁的张勇(化名)手握大学录取通知书,本该开启灿烂人生,却因一场酒后斗殴致人死亡,被判15年有期徒刑。校服变囚服,这个四川少年的人生瞬间跌入谷底。但谁又能想到,12年后,他竟在攀西监狱完成了一场独特的本科论文答辩?

在狱中,张勇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没有老师辅导、不能上网查资料,他是怎样通过法律专业本科考试的?更令人好奇的是,这场”高墙内的答辩”怎样为他铺就回归社会的路?

狱中自学路:从专科到本科的逆袭

2015年,攀西监狱鼓励服刑人员参加成人自考。张勇选择了法律专业——这个决定充满戏剧性:当年因不懂法而犯罪,如今却要研读法律。”算是给自己的救赎”,他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没有老师面授,管教民警成了”人肉传声筒”;无法上网,所有资料全靠手写笔记;论文答辩时,监狱特意开通临时网络专线。从专科到本科,张勇用6年时刻啃下28门课程,甚至研究起《假释制度适用程序》这样的专业课题。2023年底,他的论文获得导师认可,成为四川大学法律专业自考毕业生。

“这文凭我从18岁追到30岁”,张勇感慨道。但比学历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他真正领会了”法律”二字的重量。

重生密码:教育怎样改写服刑人员命运

张勇的故事并非个例。近年来,全国多所监狱与高校合作开展”高墙内的学历教育”。数据显示,仅2022年就有超千名服刑人员通过自考获得学历证书。这种独特的教育模式究竟有何意义?

攀西监狱副监区长陈久荣道出关键:”学历是块敲门砖,但更重要的是重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张勇曾因同龄人事业有成而崩溃,正是管教民警的持续开导,让他明白进修不是为了比较,而是为出狱后能挺直腰板做人。

如今,减刑3年的张勇即将刑满释放。他规划用法律专业聪明找职业,”至少不会再因无知犯法”。正如他在感谢信中所写:”这张证书不仅弥补遗憾,更让我学会敬畏法律。”

写在最终:救赎永远不晚

从死刑犯到博士的”哈佛监狱规划”,到中国版的”狱中大学生”,教育始终是改造服刑人员的金钥匙。张勇用12年证明:哪怕人生跌入深渊,抓住进修的机会,就能凿开一束光。

他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或许就像陈久荣警官说的:”希望所有走错路的人明白——救赎的第一步,是永不放弃自己。”当9月阳光照进高墙,这个30岁”毕业生”将带着论文答辩的骄傲,真正开始他迟到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