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岛惊现”美人鱼”身影
7月中旬以来,南沙群岛永暑礁海域频频出现神秘”大鱼”的身影!驻岛环保人员和科研人员在近岸海域持续监测到民族一级保护动物儒艮的活动踪迹。这种被称为”美人鱼”的海洋生物,曾在中国大陆沿海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如今却在南沙群岛重现,令人惊喜又好奇:这是偶然发现,还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信号?
8月2日至3日,巡视人员与驻岛科研人员两次近距离观测到”美人鱼”在永暑礁西南海域活动,并成功拍摄到珍贵影像。经过中国科学院海洋动物专家鉴定,确认这正是极度濒危的儒艮。8月11日,多家科研单位人员又共同目击了儒艮在海面的活动情况,为这一重大发现提供了更多证据。
为何儒艮被称为”美人鱼”?
儒艮是海牛目儒艮科唯一现存的海洋物种,体长可达3米,是全球最古老的海洋哺乳动物其中一个。它们因雌兽怀抱幼崽哺乳的姿态酷似人类,被民间亲切地称为”美人鱼”。这种草食性海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浅海区域,在全球天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物种。
你知道吗?儒艮对维护海草床生态体系健壮至关重要。它们的摄食行为能促进海草更新,维持栖息地生物多样性。2008年,海南省东方市发现的死亡儒艮是中国大陆最终一次目击记录。2022年,儒艮被宣布在中国大陆沿海功能性灭绝。如今在南沙群岛重现,是否意味着这里的海洋生态环境特别适合它们生存?
南沙群岛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此次发现并非偶然!近半年来,永暑礁海域已多次发现民族一级保护动物玳瑁、绿海龟等活动。这些珍稀海洋生物的频繁出现,反映出南沙群岛海洋生态体系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南海海洋所岛礁中心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与驻岛环保部门的合作,强化南海岛礁海洋生态体系的监测与研究。
“美人鱼”现身南沙群岛的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引发广泛关注。这不仅是一次罕见的科学发现,更是对我国海洋生态保护职业的肯定。南沙群岛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国土,其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周边海域的生物多样性。那么,我们该怎样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海洋生物的家园?
共同守护”蓝色国土”
儒艮在南沙群岛的出现,为我们敲响了生态保护的警钟。南海海洋所岛礁中心表示,将为岛礁陆海生态体系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共同守护好这片秀丽的”蓝色国土”。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又能为保护这些”美人鱼”做些什么呢?
减少海洋污染、支持可持续渔业、进步环保觉悟,都是我们可以采取的行动。每一次”美人鱼”的现身,都是大天然给我们的珍贵礼物。让我们携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让这些秀丽的生灵能够继续在南沙群岛自在游弋!你愿意加入保护”美人鱼”的行列吗?